中國糧食安全首提“谷物基本自給” 更注重質量安全
					時間: 2013-12-17
					
								12月10日至13日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。不同于往年,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明年經濟工作六項主要任務中,糧食安全被擺在首要位置。此前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經濟工作的部署,第一項任務多圍繞宏觀調控展開。 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研究室主任張元紅稱,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,糧食安全問題總是處在相當重要的位置。他稱,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糧食安全列為首要任務,一方面或是因為糧食十連增后再增產面臨諸多難題。另一方面則是現實所迫——隨著城鎮化、工業化推進,糧食需求將快速增長。 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“必須實施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”。會議強調,要依靠自己保口糧,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,做到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。  值得一提的是,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,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的調研中已多次提及糧食安全。  首次提出  “谷物基本自給”  長期從事糧食安全研究的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指出,谷物基本自給屬于首次提出,口糧絕對安全則指出了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。  據洪濤介紹,目前一般所提的糧食安全是個大的概念,包括谷物、豆類和薯類。谷物包括水稻、小麥和玉米,口糧主要指稻米和小麥。按照“谷物基本自給”的提法,今后只要維持水稻、小麥和玉米的基本自給即可。  如何保障糧食安全?長期以來,國內學者專家多提倡,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、兩個市場。但具體到哪些糧食該自給,哪些應進口,一直小有爭議。  張元紅稱,根據《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(2008-2020年)》,中國糧食自給率需維持在95%以上。但近年來,由于大豆進口量逐年增長,這一紅線已被打破。而一味追求過高的大口徑糧食自給率,付出的代價太大,目標也難以完成。  據新華社日前報道,從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,美國已與中國簽署大豆出口合同2600萬噸,創歷史新高,其中1200萬噸已經出運,進度明顯快于往年。 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,整個糧食安全的內涵需要調整,不能把什么農產品都列入其中。這次提到“谷物基本自給”,實際上使得糧食安全內涵更精準化。洪濤也認為,這一提法比堅持95%的糧食自給率更科學。  “過去糧食自給率覆蓋太多,導致大豆、玉米的進口帶來一定爭議,谷物基本自給算是給爭議一個交代,即維持95%的糧食自給率無需把大豆包含在內。”鄭風田說。  財新網援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的觀點稱,中國可以對口糧和糧食總體自給率訂立不同的目標。核心目標應是口糧安全,大米和小麥自給率基本達到100%。谷物安全可作為基本目標,谷物自給率在正常年份保持在90%以上,在非正常年份可以降低3-5個百分點。總體目標則是,長期使中國糧食總體自給率保持在80%以上。  洪濤認為,口糧自給率只要保持在95%以上,食用油保持在65%左右,大豆自給率維持在30%左右,中國糧食安全總體上就是有保障的。  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  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會議提出的糧食安全戰略,并不僅限于糧食自給的問題。  會議要求堅持數量質量并重,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,注重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控。注重永續發展,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發展節水農業、循環農業。  鄭風田稱,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強調,這在過去很少見。  在他看來,十多年來,國家在糧食上的統計往往僅限于數量上,存在片面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的問題。對土地資源高強度開發,過度使用化肥,土壤遭到報復性的破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