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:加快出臺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規
時間: 2014-02-12
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,近年來,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,不斷觸碰公眾的心理底線。如何打好食品安全保"胃"戰,保衛我們"舌尖上的安全",成為今年我省兩會會場內外都關注的話題,代表委員也就如何防范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積極建言獻策。 2013年我省新一輪機構改革基本完成,食品監管終于告別"九龍治水",原來分布在工商、質監、衛生等部門與食品監管相關的職能,全部劃歸省食品藥品監管局。 我省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對全省除農業、衛生以外的生產、流通、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,食品藥品監管實行垂直管理體制,監管重心開始下移。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實行垂直管理,質監、工商、商務部分監管職能整合并入食品藥品監管。 食品監管告別"九龍治水" 全新背景 百姓聲音 不合格食品應一票否決 "常在報紙、電視上看到曝光有毒食物的新聞,我都好多年不買熟食了。"退休后在海南生活的陳老認為,這么多食品被曝光有問題,希望兩會代表委員著力探討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方法。 市民王先生認為,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就要對無良的食品生產企業實行一票否決。"不應對拿國人性命開玩笑的無良企業心慈手軟,一經發現就應重重罰款直接吊銷執照,且應該讓責任人不得再重新涉足食品生產加工行業。"王先生說。 委員建議 生產:建立安全責任強制險制度 政協委員覃碧霞建議,加強食品安全法律建設和法制管理,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,完善體系認證和檔案制度,盡快制定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如小食品作坊等的管理。 政協委員孫薇建議,強化企業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,加強誠信體系建設,建立企業失信舉報機制,完善誠信信息共享機制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,加大對道德失范、誠信缺失企業的治理力度。 檢測:完善快速檢測及早發現問題 覃碧霞建議,進一步整合海南現有三層檢驗檢測資源。完善快速檢測,主要是監管人員的日常監督抽檢;專業檢驗檢測機構獨立對食品,特別是對日常監督中發現問題的食品做進一步檢測,出具檢驗數據和結果;風險監測和評估機構按照《食品安全法》的規定設置和運行。同時,進一步抓好配套標準體系建設,加強食品安全風險檢測評估能力和標準體系建設,建立檢測資源和數據共享機制,盡快解決有些食品無標準和標準不統一的問題。 監督:社區街道設食品安全監督員 針對政協委員建議完善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體系,覃碧霞認為,監管人員要加強日常監管,強化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和重點強化基層監管力量,"可在社區和行政村設立食品安全監督員、信息員,區縣和街道鄉鎮建立食品安全協調領導機制,構建起各方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。" 政協委員孫薇建議,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,加強定期巡查和監督抽查,突出抓好食品小企業小作坊、食品批發市場、集貿市場等方面的監管。 立法:加快出臺地方性安全法規 省政協委員吉小妹提出,加快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的出臺,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建議案,建議案與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里的重點工作不謀而合。 吉小妹建議,加快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的出臺,食品安全的立法應該聽取各方的意見,一是聽取專家的意見;二是聽取職能部門的意見;三是聽取生產經營者的意見;四是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。